bridgestone的香港譯名
bridgestone什么輪胎?bridgestone是普利司通輪胎。1931年3月,普利司通輪胎在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誕生,公司創始人是石橋正二郎(1889-1976)。 石橋正二郎認為,公司的產品出口使用

bridgestone什么輪胎?
bridgestone是普利司通輪胎。1931年3月,普利司通輪胎在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誕生,公司創始人是石橋正二郎(1889-1976)。 石橋正二郎認為,公司的產品出口使用英文名稱較為便利,因此把他的姓“石橋”譯成英文的STONEBRIDGE。 但是,由于念起來不順口,所以他決定顛倒過來,改為BRIDGESTONE,普利斯通(BRIDGESTONE)因此得名。所以,我們以前也把該公司生產的輪胎稱做“石橋輪胎”。
日語翻譯成中文為什么不音譯?比如Honda為什么翻譯成本田而不是宏達?
“本田”不是翻譯過來的。在日語中,就有“本田”這兩個漢字。
人家本來就叫“本田”嘛。
當然,在日本,“本田”的發音是“HONDA”,但既然“本田”二字是漢字,直接就用“本田”豈不是大家都方便,何必去兜個圈子,硬是要譯其發音。
我們都知道,日本在歷史上是沒有原創文字的。隨著他們與中土的交往日益密切,僑民、僧人以及使臣等把漢字傳播到了日本。日本文字以漢字為依托,發展出平假名和片假名,形成一套表音文字系統。在日文中,平假名一般用作動詞詞尾以及口頭詞語,還用來標記日文中漢字的發音,片假名則常用作象聲詞等。而語言文字中最重要的名詞、動詞和形容詞,在日語中基本上都沿用漢字。比如日本人的姓氏,就都用漢字。
在相當長的時間里,日本平民沒有姓氏,只有一個小名。貴族才擁有姓氏,如:藤原。明治維新后,1870年,日本頒布《平民苗字容許令》(苗,苗裔。苗字:姓氏),說容許平民有姓氏了,大家敢緊弄一個。可是,大伙沒啥反應。1875年,又頒布《平民苗字必稱令》,說必須的,如果還不整個姓氏,抓起來。這下倒好,一下子冒出十萬個姓氏,三個字的,四個字的,八個字的,取唄。
本田汽車的創始人,就姓“本田”,他是以自己的姓氏作為企業名稱的。這位“本田宗一郎”,一生頗具傳奇色彩。他上世紀初出生于靜岡縣鄉村,家貧,16歲便去汽車修理廠做學徒,六年后自己開了一家汽修廠,然后進軍制造業,因遇地震,把企業轉讓了。1946年,本田宗一郎設立“本田技術研究所”,1948年,“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”成立,從生產摩托車到制造汽車,直至成為享譽世界的品牌。
同樣,豐田汽車的創始人姓“豐田”。豐田喜一郎的豐田汽車公司取得了成功,但他后來為一事后悔。后悔用自己的姓氏“豐田”來作為企業、產品的名稱。豐田喜一郎認為,這些都應屬于全社會,不是我的。豐田喜一郎的想法,在日產汽車那里得到了體現。
日產,在日本的發音是NISSAN。“日產”的創始人是鲇川義介,可就不姓“日產”了。
日產,是“日本產業”的縮略。這個企業名字,倒是顯得比較高大上。也許,日產創始人是接受了豐田喜一郎的意見,不以自己姓氏來作為企業名稱,畢竟,他們是親戚嘛:豐田喜一郎是鲇川義介的表姐夫。
日文中的漢字詞語,有許多是不必意譯,也不必音譯的,因為其意義,我們大致都明白,雖然,日文中漢語的意義來自古代漢語。比如,學校,我們也繼承傳統,還叫“學校”。比如,授業,雖然我們叫“教書”了,但大約還是懂得“授業”的意思。
一些日文中的漢字詞語,我們則已將其意思用偏了,比如,檢討,本是“檢校探討”的意思,比如宋代史館,編修以下,就有“檢討”這員官。如今,檢討則成了認錯的代名詞。
當然,有一些日文中的漢字詞語,還是需要翻譯下的,比如,女將。猛一看,還以為是一員東征西討的女將軍,女中豪杰。其實,日文中的“女將”,意思是:老板娘。
日語中的漢字詞語,有時會給人造成困擾。比如,魯迅與周作人兩兄弟都曾留學日本,在他們的文章中,有些漢字詞語,其實是日語中的漢詞,如不明察,大約會鬧笑話。
1923年7月19日,周作人給魯迅遞來一封斷交信,其中有一句“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”。一讀,這句話不通呀!核查該信的原件,又確實是這樣寫的!于是,名家大師們在編校相關書籍時,就擅作主張,將這句話改成“大家都在可憐的人間”。通到是通了,卻不明其義。實在說,要改,也應把“人間”改成“人”才是。因為,在日語中,“人間”就是“人”。
魯迅《秋夜》開頭的“一棵是棗樹,另一棵也是棗樹”,其實也是受日語影響的寫法。在日語中,這種表述方式相當自然順暢。
bridgestone215/60/r1796h輪胎是什么意思?
普利司通牌,17寸輪轂適用,胎面寬215毫米,扁平比60%,載重指數96,單胎承重480公斤,速度級別210公里上限。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